close

 圖三.JPG 圖二.JPG 圖一.JPG 

以上三張圖,都是元代的法華器....分別為兩個瓶一個小罐....漂亮吧!?

不要小看這三件元代法華器,可是如假包換的真正的"國寶級"的重器呢!

台北故宮博物院都沒有...

據說,台北故宮只收藏有三件法華器:一件明代,二件清乾隆時期的。

筆者的資料當中亦見世界各大博物館倉有元代法華器,可謂"稀有中的稀有"。

 

法華器 --- 尤其是元代的法華器,因為是初創期,加上元代國祚短,

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,製作工藝難度太大,所以傳世品甚少。

到了明代雖繼續發展,但就工藝來說,較元法華器差之甚遠。

 

圖四-2 

圖四-2

上兩張圖片為明代景泰年款的八稜帶蓋盒,相比之下,立見優劣。

 

"法華器的燒造工藝"

現在來談談法華器的燒造.....

在筆者來說,認為法華器的燒造是受到"掐絲琺瑯器"的傳入發展而來,

因為在法華器上能看到"掐絲琺瑯器"的影子,其紋飾卻和元青花一致...

這是因為法華器和元青花同時橫空出世。

可參考以下兩張圖作為比較:

圖五-1.jpg 圖六.JPG

一目了然,毫無懸念..............

 

法華器就是在瓷胚胎上,用毛筆沾上泥漿,

先把所要的紋飾,用書法筆致寫出來後,入窯燒熟...

再依紋飾需要,填入低溫顏色釉料入窯,低溫燒成。

看似簡單,實是極其不易.....法華器燒造困難就在於此....

泥線紋飾上,如果一個書法家,要在平面紙上寫出這麼流暢有力、同時使轉得心應手的線條,

需要至少20年時間....

那麼弧形、角度很大的立體瓷上,畫上這種線條,其困難度即可想而知..........

這是傳世品稀少最主要的原因...

或者應該說,到清乾隆以後,就消失了...至於是不是真的這樣,有待考證......

 

 

掐絲琺瑯器的命運就比法華器幸運多了...一直到今天,仍然屹立不搖....

不過掐絲琺瑯器剛傳入中國的時候,被文人諷之謂:"女閨閣中用,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,又謂之鬼國窯"

受此影響,一般文人、士大夫鮮少發表評論,

這也增加後世對掐絲琺瑯器的資料短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掐絲琺瑯器深入本土化後,就開始用這種工藝手法燒造有中國特色的器物....

例如:香爐、瓶、盒或者是祭器、佛像..等等

這一來,上至宮廷、檀廟,下至富貴人家的廳堂用器...甚至連書畫的軸頭....都用掐絲琺瑯器

原因簡單,就是金碧輝煌、瑰麗多彩,極具富貴氣息。

文人士大夫的酸氣,正是敵不過富貴氣...

到了明景泰帝景泰年間(1450~1456),可說是掐絲琺瑯器最牛的時候,口碑最佳..

一直到今天,世人稱掐絲琺瑯器為"景泰藍"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待續......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